怎樣在城鄉接合部開展垃圾分類工作,該街道通過黨建引領三個“1”(1座場館、1串設備、1系列活動),用“硬設施+軟服務”相融合的方式,以點帶面打開了垃圾分類工作的新局面。
1座場館
垃圾分類科普場館成區域“新地標”
在廣州環城高速與龍溪中路交界處,海龍街道打造了一座“垃圾分類環??破請鲳^”。場館建筑面積達100平方米,以垃圾分類為主題分為五大功能區,包含環保科普展廳前言、生活垃圾如何分、垃圾都去哪了、垃圾分類工作歷程(變“廢”為寶)、垃圾分類播放廳。場館集宣傳、科普、參觀、學習于一身,是援助市民群眾直觀了解學習垃圾分類,把持更多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和措施的綜合體驗館。
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,通過巧妙地研發運用“變廢為寶”,雜亂無章的垃圾華麗轉身為“新寶藏”。海龍街道志愿者服務隊伍帶領、手把手地教居民進行垃圾分類,組織居民群眾將垃圾變廢為寶,把礦泉水瓶、牛奶瓶、易拉罐盒、廢鞋盒、廢鐵絲、卡紙等廢品,用靈巧的雙手塑造出了一件件形象生動、富有新意的吊燈等作品。
童聲智能播報提醒居民垃圾分類
近年來,海龍街道先后在街道轄區內設立了60個垃圾分類投放點,并在城中村投放點基礎上進行全面美化、優化提升工作。
同時,該街道積極酌量采用創意智能設備,在江北社區,從智能設備中傳出的童真聲音吸引了大家駐足停留。該套設備通過紅外人體感應,感應距離4米左右,只要在它的感應距離范圍內,感應到就會自動播放語音,提示居民垃圾要分類投放。設備內置2000毫安鋰電池,可太陽能供電,解決了戶外供電的煩惱,實現環保節能。
該街道還通過運用智能設備,推敲“互聯網+”垃圾分類。以示范社區——江北社區為試點,實施智能化管理,引進第三方公司,配置智能垃圾分類設施、舊衣物回收箱、智能回收箱等系列,提高居民分類投放的便捷性和分類回收的高效性,實行消息實時上傳,同步處置。
1系列活動
軟服務引領垃圾分類新風尚
在海龍街道黨工委的率領下,轄區內9個社區、3個經濟聯社黨組織秉承“黨建帶群建、觸發社區垃圾分類新活力”的工作思路,持續每月開展垃圾分類活動,經過“黨建引領、街道組織、社區發動”等方式廣泛吸引黨員和社會群眾參與垃圾分類。
二是織起一張活動網,每月常態化開展垃圾分類特色活動,如“小手拉大手活動”,通過以舞臺、游園、站桶宣導、黨員入戶指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,“潤物細無聲”地宣傳垃圾分類知識,引導居民養成“家里分好類、定時拎下樓、定點正確投”的好習慣,并且聯動周邊的幼兒園、學校等單位,舉辦親子家庭垃圾分類活動,覆蓋全年齡段群眾,培育濃厚的垃圾分類氛圍。